行业动态 信达生物IBI333 (抗VEGF-AVEGF-C双特异性抗体融合蛋白) I期临床研究完IM电竞成首例受试者给药
发布时间:2023-03-02 19:42:04

  IM电竞IM电竞信达生物IBI333 (抗VEGF-A/VEGF-C双特异性抗体融合蛋白) I期临床研究完成首例受试者给药 PPS

  2023年02月28日,美国罗克维尔和中国苏州——信达生物制药集团(香港联交所股票代码:01801),一家致力于研发、生产和销售肿瘤、自身免疫、代谢、眼科等重大疾病领域创新药物的生物制药公司,宣布其自主研发的重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双特异性抗体融合蛋白注射液(研发代号:IBI333)在治疗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的I期临床研究中完成首例受试者给药。

  该项研究(CTR20222674)是一项在nAMD受试者中开展的I期剂量爬坡临床研究,主要目的是评估nAMD受试者玻璃体腔注射IBI333的安全性与耐受性。

  IBI333是信达生物制药自主研发的重组抗VEGF-A和VEGF-C双特异性抗体融合蛋白,能同时结合并中和VEGF-A和VEGF-C的活性,当VEGF-A被抑制时,IBI333还能够更为有效地抑制代偿性升高的VEGF-C,实现对VEGF/VEGFR通路更充分地阻断,以期获得比单独阻断VEGF-A更为优异的抑制血管新生和改善血管渗漏的效果。

  该项研究的主要研究者,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院陈有信教授表示:“目前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制剂已成为nAMD的标准治疗手段,但对于难治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即使进行积极的抗VEGF药物治疗也仍无法获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机制上或许与其他促血管生成因子的参与有关。在现有药物靶向VEGF-A的基础上,对其他因子实现靶向抑制已逐渐成为治疗nAMD的药物研发趋势。我们期待IBI333同时靶向VEGF-A和VEGF C的设计,可以在nAMD患者人群中展现出积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使用单独抗VEGF-A制剂疗效不佳,或抗VEGF-A单药治疗耐药,或特定nAMD亚型的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选择。”

  信达生物制药集团临床开发副总裁钱镭博士表示:“IBI333是信达生物自主研发的用于治疗眼底疾病的创新药物,属于抗VEGF-A和VEGF-C双特异性抗体融合蛋白,也是信达在眼科领域布局的又一双靶点分子,具有全球知识产权。在临床前试验中,IBI333展现了良好的抑制血管新生及改善血管渗漏的作用行业动态,并呈现了一定的量效关系;目前正在进行的I期研究作为IBI333的首次人体试验,将评价IBI333在nAMD人群中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为进一步的临床开发提供依据。我们期待与临床和学术界专家的进一步合作,将更多有潜力的创新药分子带到临床,最终惠及更多的患者和家庭。”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一种病灶累及黄斑区视网膜,导致中央视力损害的慢性进展性疾病。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属于AMD晚期阶段的一种亚型,以出现脉络膜新生血管和血管渗漏为特征,占AMD所致严重视力丧失的80%~90%。[1]AMD在中国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现已跃居我国第三大致盲原因。[2]AMD的病理机制尚未被完全阐明,目前普遍认可VEGF表达增加诱导的血管新生是nAMD发病的主要原因。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是目前nAMD的标准治疗手段IM电竞。

  IBI333是由信达生物制药自主研发的重组抗VEGF-A和VEGF-C双特异性抗体融合蛋白:其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衍生的肽结构域、人IgG1的Fc功能区和抗-VEGF-C单域抗体三部分组成。IBI333可以阻断VEGF-A介导的信号通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从而抑制血管新生,减少血管渗漏。同时,IBI333可以减少由VEGF-C诱导的上皮细胞窗形成,进一步降低血管通透性,并可抑制机体代偿性上调表达的VEGF-C与内源性VEGF受体的结合,实现对眼内VEGF信号通路更全面、更有效的阻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或观点;如有侵犯作者著作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TelIM电竞,或直接在微信平台留言),我们将及时更正或删除。

  《药学进展》杂志是由中国药科大学和中国药学会共同主办、国家教育部主管,月刊,80页,全彩印刷。刊物以反映药学科研领域的新方法、新成果、新进展、新趋势为宗旨,以综述、评述、行业发展报告为特色,以药学学科进展、技术进展、新药研发各环节技术信息为重点IM电竞,是一本专注于医药科技前沿与产业动态的专业媒体。

  《药学进展》注重内容策划、加强组稿约稿、深度挖掘、分析药学信息资源、在药学学科进展、科研思路方法、靶点机制探讨、新药研发报告、临床用药分析、国际医药前沿等方面初具特色;特别是医药信息内容以科学前沿与国家战略需求相合,更加突出前瞻性、权威性、时效性、新颖性、系统性、实战性。根据最新统计数据,刊物篇均下载率连续三年蝉联我国医药期刊榜首,复合影响因子0.760,具有较高的影响力。

  《药学进展》编委会由国家重大专项化学药总师陈凯先院士担任主编,编委由新药研发技术链政府监管部门、高校科研院所、制药企业、临床医院、CRO、金融资本及知识产权相关机构近两百位极具影响力的专家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