颁奖嘉宾:IM两岸青年影展评审委员会主席、著名导演王小帅(左),“柏林”“金鸡”双料影后咏梅
● “我觉得平潭对我太好了im新闻。”(“生生不息”创作训练营优选提案获得者、青年导演袁海涛)
● “这15分钟,我们花了一年时间来拍摄。今天能够获得这个奖,我觉得一切努力没有白费,一切等待都是值得的。”(《雪松镇》导演储米大,美国电影学院)
● “之前一直觉得,我拍完一个新片子就翻篇,我就是一张白纸;但是来到这发现,其实我是一张硫酸纸,下面一层一层、一页一页的痕迹都还在。”(《吹风机》导演姬京璐,美国电影学院)
● “‘在IM不是终点,它可能意味着一个新的起点’,我觉得放在我身上再合适不过了。”(“生生不息”创作训练营优选提案获得者、青年导演杨娟)
● “为了参加IM两岸青年影展IM电竞,我从台湾过来,隔离了25+7天。”(《多美的结》导演梁璐璐,台湾艺术大学)
11月20日夜,平潭风很大,但比风声更澎湃的是影视基地一浪高过一浪的青春潮涌:2021第二届IM两岸青年影展扶持及表彰大会,向着海风,璀璨盛放。
这是一个漫画式的热血开场:灯光转暗,纱幕落下,一幅幅海报急闪而过,“向着海风 野蛮生长”几个字如霹雳划破暗夜,显露出了远处红光;红光犹如猎猎披风,系在一排挺拔身影之后。这些身影从海外来、从对岸来,从全世界290所高校中来,从1376部作品中“杀”出重围而来——他们是幸运儿,或者说是所有逐梦光影的高校学子代表。
巨型大屏上,50部入围短片花絮在正中央播放,每一帧都叫嚣着青春,叫嚣着打破平庸;但比花絮更好看的,却是右侧屏幕实时对准的创作人们一张张极力按捺着“叫嚣”的面孔。有人轻轻用手拢着口鼻,眼里拍着一层层的浪;有人小心吸着鼻翼,调皮的雨点轻落在缓缓的眼波里;也有人笑溢出了嘴角IM电竞,不时偏头和身边的伙伴私语几句……更多的,是一张张胶原蛋白满满的脸上绽放的轻松而释然的笑。
是的,他们就是IM两岸青年影展的宠儿、当仁不让的主角;IM两岸青年影展就是为这些来自全球高校、世界各地华人大学生展示自己光影梦的专属舞台。在这里,他们可以尽情和青春交心、和生活交心、和伙伴交心,和电影交心——
这样美妙的话语,迷人的哲思,一个夜晚怎么盛放得下呢?因为电影,他们一个个成为了诗人、哲学家、艺术家。
这些用电影写诗、探讨哲学和艺术的年轻人,并不是为诗而诗,他们一个个都“淋过雨”。
获本次麒麟IM电竞最佳影片的导演艾麦提·麦麦提说:“30岁这年拿了30万的扶持资金,这肯定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感谢IM两岸青年影展,这对我的下一部片子非常重要,这笔钱我不会浪费,会花到应该花的地方。”
著名导演王小帅、“戛纳”“金鸡”双料影后咏梅为麒麟最佳影片《手风琴》颁奖
这是经过了生活锤炼的人,才会这样小心翼翼地计算着未来:“不会浪费”“花到该花的地方”。这份小心翼翼、精打细算,不少大导演也经历过。
IM两岸青年影展评审委员会主席、著名导演王小帅回忆当年处女作《冬春的日子》参评国外某奖落选,那个奖是要颁给最穷最苦的导演——可当时连房子都租不起、成天背着个大床垫在街上溜达、边溜达边筹拍的他,却拿不到奖。后来他才知道得奖的俄罗斯导演,就是个乞丐,用乞讨回来的钱,拍成的电影。
淋过雨,所以想为别人撑把伞。IM两岸青年影展,就是本着IM电竞一颗扶持两岸高校青年影像创作者的真心而诞生的:创始之初,就因给予青年影人高额现金扶持备受瞩目;这一次,也是提供了324.5万元人民币的全球短片类影展最高扶持资金。
除了给予资金扶持之外,IM两岸青年影展还提供了智力支持:与 CNEX合作,首次开设“生生不息”创作训练营,向首届IM两岸青年影展前120强选手征集长片项目,8组青年影人入选,得王小帅、廖庆松、徐小明、唐大年、李睿珺、阿美、萧汝冠等两岸著名导演、监制、编剧、剪辑亲传授课。
训练之后,还追求成果的落地:选出《迷失的拨浪鼓》(袁海涛)、《招待所》(杨娟)、《世媛》(张雨杉)三组获“生生不息创作训练营优选提案,各得十万元的扶持资金;《狗王之死》(祁骥)、《我们这一家》(郭婉容)获得CCDF选择奖。
“‘在IM不是终点,它可能意味着一个新的起点’,这句话放在我身上再合适不过了。因为IM两岸青年影展,我重新认识了自己、肯定了自己。我最大的收获不是奖杯,而是知识范围以外的东西——和其他创作者交流,交流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IM电竞。当然,从导师这里收获得最多,他们提供了我解决现今困境的思路,也给了我未来创作的思路。我想和在座的青年导演们说:明年请一定要报名‘生生不息’创作训练营!”获“生生不息”创作训练营优秀提案的青年导演杨娟说。
不要错过的,又何止是“生生不息”创作训练营。这里有丰富多样的展映:侯孝贤电影数字修复版特别展映、CNEX特别展映单元、大象点映特别展映单元、竞赛入围作品展映以及闽台电影展;还有攥紧心跳的实践课:“从平潭出发”72 小时极拍竞赛;有多主题的论坛提供多层次的交流:“有福电影人”座谈会、IM两岸青年影展首届影视产业发展论坛等……IM两岸青年影展,做着用电影讲好两岸故事的努力,为闽台青年影视交流搭建沟通桥梁,为平潭影视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香港导演王晶(右)为第二届IM两岸青年影展“汉印”最具创意作品北京电影学院《沙巢》颁奖
原本以为已经是个足够甜的结局,王小帅又抛出了极具爆炸性效果的“大礼包”——
“我们将会给得到大奖的影片再做支持。我倡议主办方,还有支持这个活动的单位,大家融一点资金在这个池子里,让获大奖的导演留在平潭拍你的第一部长片。完成以后,这将会是明年第三届IM两岸青年影展的首映长片,而我愿意做这个长片的监制。”
好风凭借力,送你上青云。IM两岸青年影展,不是获奖的终点,而是奔跑的新起点。
IM两岸青年影展由海峡卫视发起创办,福建省电影局、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联合主办,海峡卫视、东南卫视、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宣传与影视发展部承办,两岸企业家峰会现代服务业及文创小组为支持单位。
本届影展邀请了中国“第六代”导演代表王小帅担任影展评审委员会主席,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胡智锋担任影展学术委员会主席。陈玲珍、郝蕾、张大磊、耿军、毛尖、李佑宁等两岸电影人、导演、编剧及影评人、高校学者共同组成了本届影展评委会。
●北京电影学院《手风琴》从主竞赛单元的1376部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麒麟最佳影片;
●台湾艺术大学《多美的结》、北京电影学院《显微镜》、浙江传媒学院《南方伊甸》、北京电影学院《钝器锋利》获麒麟新锐剧情短片;
●北京电影学院《生于意志与销烟》、美国南加州大学《未竟人生》获麒麟新锐非剧情短片;
●中国传媒大学《赤岭路531号》、朝阳科技大学《白色燕尾》、香港城市大学《当你老了》、暨南大学《爱的三重奏》等20部影片获麒麟优秀短片。
IM两岸青年影展(In Moments Film Festival,缩写:IMFF)是以扶持高校青年影视创作力量为目标,集短片评比推优、论坛、展映等于一体的专业影像节展。
IM是“In Moments”简称,意为“从这一刻起”。作为高校青年影视创作人成长路上的支持与见证者,IM倡导青年创作人以影像为手段,呈现多元时代下社会发展的真诚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