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腾讯视频、爱奇艺等头部视频网站导演类综艺节目的相继官宣、播出im新闻,让导演这一相对幕后的工种以“练习生”的方式出现在大众视野,引发了大家对于导演工作的集中讨论和关注。
或许我们可以期待节目能以多维度展现一名导演的诞生,而师徒制显然是任何工业体系中的典型合作方式IM电竞,或师徒情深,或剑拔弩张,无论哪一种,都将导演师徒制这个概念推至台前,让人注目凝视。
毕赣拿下第5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新导演奖时,才26岁,是该奖项最年轻的获得者。他因处女作《路边野餐》崭露头角,但这份荣耀背后离不开恩师丁建国的慷慨相助。
毕赣在拍摄短片《金刚经》时,获得了创作灵感,后来用了三年的时间把灵感变现,写出了电影处女作《路边野餐》的剧本。
2014年,毕赣把《路边野餐》的剧本写出来了但却没钱拍,为了筹钱拍摄,回老家做过婚庆摄影,他甚至去考了爆破证,要去当炸山的工人。这时候,毕赣的恩师,山西传媒学院丁建国老师一听急了,硬把毕赣拽了回来,鼓励他一定要把《路边野餐》拍出来,和他讨论剧本、交流对电影的理解,还自己掏了二十万块钱赞助毕赣,这才有了《路边野餐》的诞生。
师徒情深的导演故事并不是当今时代的特例,上世纪四十年代,朱石麟与桑弧的师徒故事同样动人。
上世纪四十年代,桑弧在朱石麟的鼓励下,先后写下了《灵与肉》《洞房花烛夜》《人约黄昏后》三个剧本,均被搬上了大银幕。其后,朱石麟又大力支持桑弧尝试导演工作。由于桑弧资历尚浅也无导演经验,朱石麟将其引荐给了当时上海电影业的主要负责人张善琨,此后才有了 1944年夏和1945 年初桑弧自编自导的两部影片:《教师万岁》《人海双珠》。
这对相差十几岁的导演师徒,在中国电影史上镌刻了无数隽永的哲思和瑰丽的想象。
导演界的师徒传承不仅仅是单向的传递,更是导演艺术精神的多维辐射,正如巴赞以一人之力引领法国新导演掀起电影新浪潮,正如侯孝贤艺术精神在华语电影的血脉流转中生生不息。
80年代的侯孝贤用《童年往事》《悲情城市》等片寄怀乡土,书写历史,也影响了台湾新电影,而更新一代的洪智育作品中同样有着类似侯孝贤精神气质的影像表达。
贾樟柯就是侯孝贤的粉丝之一,他在侯孝贤身上受到了来自学院之外的另一种深刻影响
孝贤二字总让我联想起县城那些衰败院落门匾上,诸如‘耕读之家’‘温良恭俭’古人题字,我隐约觉得,在侯孝贤的身上,在他的电影里一定还保留着繁体字般的气质。
“在精神层面侯导会影响我,从侯导这边我就可以学到很多具体的拍摄手法,比如这列火车为什么适合放入这部电影,我因此需要去怎样勾选元素,需要使用什么样的笔触,这些都是从他身上学的。”
导演传承不仅是新旧交替的单向传递,更是导演精神气质的弥漫扩散,更是一代代电影人艺术精神的流动不息。
当我们越过导演师徒故事的深情厚谊理性分析,也能发现成熟导演往往能为新导演提供诸多助力,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选贤举能,经验指导以及人格熏陶。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所有初出茅庐的导演都需要一个施展胸中抱负的机会,而成熟导演们往往能给予他们这个宝贵的机会。
吴天明总是扮演着“老大哥”的角色,而他所在的西安电影制片厂也成为了年轻导演的展示舞台。
其次,成熟导演道远知骥,他们往往有着更丰富的创作经验,并能给予新导演切实的指导。
事实上,许多导演都有过跟随老导演做过场记、副导演的经历,在他们的细心点拨甚至教导下才逐渐成熟起来,因此他们在作品中潜移默化地以“新电影”为范本进行学习模仿,有着许多“新电影”时期的影子。
洪智育先后担任过侯孝贤《戏梦人生》的助理导演,同时追随剪接大师廖庆松担任剪接助理学习剪接,在不断积累经验之后,他才逐渐成为台湾电影少数专职的副导演。魏德圣曾跟随杨德昌和日本导演林海象拍摄电影,他先后当过场记、制作助理、副导演等职务,积累了大量的电影拍摄经验。
再次,成熟导演们不仅给予新导演经验的指导,也以其自身的人格魅力、电影信仰影响着新导演对人生,对行业的态度。
曾被许鞍华提携过的关锦鹏曾回忆道:“我记得有一次和许导一起工作,到一个茶楼去,有一个比较年轻的演员,一直在吃白米饭,突然许导就给她加菜。一个导演能这样深切、真诚地对待身边的演员和工作人员,这一点让我很感动。”
许鞍华不仅在待人接物上影响着关锦鹏,他对于电影的那份赤子之心也大多传承自许鞍华。
许鞍华曾对关锦鹏说:“阿关,你要记住,拍任何一部电影都要当它是你的最后一部电影,以后你就没得拍了,这样你的所有能量才能释放出来。”
正是带着这种释放出所有能量的激情,关锦鹏才能在“尽皆过火,尽是癫狂”的香港银幕上,悉心描摹时代洪流中的平凡众生像。
正如宁浩确立自己的电影初心,有赖于恩师郑洞天的提点。还在IM电竞北影读书时,宁浩开始准备自己的第一部电影《香火》,同一时期,电影学院郑洞天教授希望他来做自己电影的执行导演。一番纠结后,宁浩决定暂停自己的项目,优先协助老师,得知情况的郑洞天直接回绝了他。
“我确实就是这样做了一个导演,所以我觉得,前辈,就是他们的一句话就会让我少走很多弯路,并且,他们的一句话就会建立我对很多事情的态度”。
知遇之恩,经验指导,精神领航,新导演正是在成熟导演的一步步扶持下逐渐闪耀银幕。
一代导演有一代导演的师徒故事,在这些代代相承,真挚动人的师徒情谊中,一脉相传的,是不同时代导演们对电影艺术精神的虔诚与敬畏,生生不息的,是每一代青年导演们对电影创作永恒的激情。
2021年IM两岸青年影展生生不息创作训练营人搭建的电影舞台。旨在延续导演师徒传承精神,为青年电影创作人搭建的电影舞台。陈玲珍、徐小明、唐大年、李睿珺、张钊维、阿美、萧汝冠将担任本届影展“生IM电竞生不息”创作训练营的导师,此外,著名剪辑师廖庆松及著名导演王小帅也将为训练营选手开设大师课。
它能选贤举能,给青年导演提供创作机会。生生不息创作训练营面向2020年IM两岸青年影展120强选手开放IM电竞,征集他们正在进行的长片项目方案或剧本。最终有8个项目入围本届影展的训练营。
初出茅庐的青年IM电竞导演,往往在作品草创之初身陷、人力不足、时间有限等现实困境,生生不息创作训练营能为青年导演扫清现实的阴霾,提供最优质最强大的电影创作环境,为青年导演搭建安心的创作舞台。
王安忆在《长恨歌》的结尾写道:“一座城市不会老,因为每天都有人奔向灿烂的青春。”一幅银幕不会黯淡,因为每个时代都有人书写灿烂的青春,因为电影人永远年轻。
IM两岸青年影展(In Moments Film Festival,缩写:IMFF)是以扶持高校青年影视创作力量为目标,集短片评比推优、论坛、展映等于一体的专业影像节展。
IM是“In Moments”简称,意为“从这一刻起”。作为高校青年影视创作人成长路上的支持与见证者,IM倡导青年创作人以影像为手段,呈现多元时代下社会发展的真诚表达。